6月12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专班启动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工博会前沿指挥部举行。
为深入贯彻“两新”政策,展示绿色低碳技术经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上海市节能中心、上海市节能协会联合主办的“绿色焕新 助力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成功举办。来自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及用能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会。
近日,上海市节能中心组织召开工业领域降碳技术CCER方法学开发研讨会。
使用用户名/统一信用代码和密码进行登录
12月2日上午,上海市工业和通信业企业淘汰落后专项行动启动会正式召开,各区科经委、经委(商务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化工区管委会、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各集团公司等60余人参会。
为高质量谋划节能降碳工作,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11月28日,上海市节能中心领导班子及业务骨干一行赴国家节能中心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开展调研学习,就节能监察、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双碳”前沿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交流。
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支持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新能源公交车等更新补贴标准……近期,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陆续出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在国家“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部署下,我国新能源开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分布式新能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推动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开发利用水平、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明确绿电直连的适用范围、规范规划管理要求、健全市场价格机制等,为下一步各地积极推动开展绿电直连项目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
调节能力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要支撑。虚拟电厂被认为是聚合调节资源、形成调节能力的有效方式;电动汽车充放电(以下简称V2G)、新型储能等是虚拟电厂重要的调节资源。为支持我市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和V2G、新型储能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为“十四五”收好尾、“十五五”开好头。结合本市实际,现将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上海市节能中心下属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是国内规模大、展项全、技术先进的公益性节能低碳展示平台。为充分发挥、全面激活上海科学节能馆绿色高质量发展孵化和展示基地的功能作用,推动资源集聚、场景示范和产业联动,实现开门办馆、以展促产、以产兴展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市节能中心拟联合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及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向各单位征集绿色高质量发展应用场景案例,具体安排如下。
在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下,市节能中心自2012年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专项检查以来,经过多年贯标培训和节能监察,有力推进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提高、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助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的形成。
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延锋汽饰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能源结构零碳优化、数智赋能管理控碳、循环协同降碳、供应链绿色转型等途径,在2030年实现范围一、范围二的碳中和,范围三(上游供应链)50%碳排放减量,力争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面碳中和。延锋汽饰在探索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与碳中和愿景过程中,提升清洁能源比例和能源效率,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应用,促进绿色低碳制造,保护气候环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按照国家和本市2022年度节能监察工作任务,市节能中心开展了2022年度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专项检查工作,挖掘出一批在能效水平和节能管理方面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先进性的单位。现专题分享2022年工业和通信业行业先进单位案例,促进全市相关企业加强交流互鉴,推进节能降碳,加快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全行业形成“比、学、赶、超”先进经验方法的氛围,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化水平。
科思创于2008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与设立能源管理部门,并承诺2025年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较2005年降低50%,该目标值在2021年已下降53.9%。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2021年度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较2009年下降71%。“十三五”期间实现25%能耗强度下降,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工业总产值贡献达到16%,能耗总量仅占4%。其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品单耗优于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开展两次基地能效大检查,并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落实节能项目,达到节能预期。